发表时间: 2018-08-02 17:23:08
作者: admin
浏览:
我的童年处在一个物质与精神双重贫瘠的年代。看一场电影就像吃一顿红烧肉永远有强烈的盼望感,从不会感到腻味。村里一旦有放电影或者演戏等娱乐活动的消息传出,如同田里翻滚的麦浪,掀起阵阵涟漪,荡漾在村里的每个角落。即使农活再忙,乡亲们也要想办法瞅一眼,以饱耳目之福。露天观影成为繁重农活的调味剂,剧情的跌宕起伏把一身的疲惫感抛到九霄云外,像《小兵张嘎》、《地道战》、《地雷战》、《南征北战》那些难以忘怀的经典片段成为茶余饭后的回味与谈资,愈久而愈发陈香。
记得有一次公社将要放映朝鲜故事片《卖花姑娘》,此前大家已经听说这部影片风靡全国,主人翁花妮、顺姬姐妹的悲惨命运、那优美委婉的旋律让无数观众泪湿衣襟。如今能够在这个苏北农村看上当时最火爆的电影,无疑成为全公社的轰动性事件。此时人们的心情只有朱自清经典散文《春》开头那句“盼望着,盼望着,东风来了,春天的脚步近了。”表达的极为妥帖,看电影成为每个人心中的“春天”。
为了这场电影,有的人家拖儿带女一起出动,提早赶到放映地点,有的抢占好有利地形,准备一睹影片风采,还有的攀上大树,引颈伸脖、登高望远,体验一场“空中电影”。我也早早吃好晚饭,扛着凳子,加入观影大军之中。
由于电影拷贝数量有限,“跑片”成为当时一个流行语。常常一个拷贝在几个公社轮流播放,这对电影放映员的体能也是一个极大考验,这边电影刚放完就要马不停蹄前往下一个公社继续放映。《卖花姑娘》上映时正值数九寒天,放映员顶着刺骨的寒风,骑自行车从几十里外来到我们公社,到达时已是子夜时分。“卖花姑娘影片到了!”焦虑、寒冷、瞌睡……一阵呐喊把这些都震得粉碎,兴奋地欢呼声温暖了这个刺骨的寒夜,人们呼出的热气就像即将出锅的饺子,最后的沸腾翻滚预示一场饕餮盛宴即将开席。
放映员用最快速度架好设备,不一会儿银幕上显示出《卖花姑娘》的片名。随着情节的层层推进深入,卖花姑娘的名字被人们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不可抹去,片中卖花姑娘一家人的命运始终牵动着人们的心,催人泪下的情节和凄凉哀婉的音乐旋律使观影现场成为一片泪海。直到影片结束,人们还感到意犹未尽,久久不愿离去。
这就是乡村的露天影院,没有舒适温馨的观影场所、没有美味可口的观影小食、没有炫酷动感的电影技术,放在当下只能用简陋落后来形容,但成为时过境迁仍无法消失的珍贵回忆。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裂变式增长的今天,“营养过剩”的人们似乎都患上了选择困难症,当面对一盘盘“珍馐美食”无法投箸时,露天影院就像“大锅饭”一样让人无比怀念,或许无法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。
董志军